我今年 46 歲,屬於在戰後嬰兒潮之後的所謂的 X 世代。在 ALPHA Camp,我每天需要跟不同世代的人工作:從剛加入的社會新鮮人(22歲),到我們的客戶與投資人中年過 70 還身兼多家企業 CEO 的大前輩。而 ALPHA Camp 每年協助幾千名學員為他們的職涯進修,這些學員的工作經驗大部分都落在一到五年之間。從這些人身上我看到人們與工作的關係,在過去 50 年中,有非常大的轉變。這些轉變直接影響了人對工作的需求、期待、與態度。現今的管理者,很有可能需要同時領導 X、Y、Z 世代。所在討論如果真的「人」作管理前,我們探討一下人們與工作之間的關係,如何改變。
人工作的目的,大部分是為了賺錢、為了維生。但在過去資訊、教育不發達的年代,工作也是個人學習與成長的重要來源。在日常工作中,老闆與主管有豐富的產業人脈、見識與經驗,你會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。如果有機會與主管見客戶、出國出差,這些其實都是人生難得的經驗。
而同時,因為沒有 Facebook、Tinder 等社交媒體與交友平台,大部分人的社交圈與工作是高度重疊的。過去,與公司裡的交往,甚至結婚,是很常見的事。
所以在過去的 30~40,工作對於人們的生活、學習、與社交都有非常大的影響。同時當時經濟剛起步,一般人的父母、家庭背景都不算特別好。不像現在,30 出頭的人還是可以待在家裡,被爸媽照顧。再加上過去資訊不透明,所以一般找工作很不容易。所以人們對他們的工作,都比較珍惜。對於主管與老闆,都會以相對謹慎、服從的態度。而跳槽、轉職,往往都被認為是高風險、甚至是不明智的選擇。
但今天,我們都知道世界已經是變得非常不一樣了。像我這輩的主管都覺得很多年輕人不重視工作、難帶、更會對公司有多種要求。比起完成自己的任務,他們更重視「個人興趣」。比起瞭解主管的經驗與觀點,他們更希望能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想法。比起去好好學習如何把事情做好,他們可能會覺得所謂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難以接受,更希望主管能下放權力,讓自己發揮的空間。
這些改變背後的主要原因,是過去工作給與人們的傳統價值,已經慢慢消失。薪資是一種認可與尊重,但並非沒了它不行。在一個科技日新月異、市場變幻莫測的世代,主管的「經驗」帶來的價值,已經被大打折扣。年輕人一般擁有更高的數位經驗與能力,更重要的就算現在不懂,也可以到 YouTube、Google 去查、或去學習平台學習。
除了對於工作所提供的價值有不同的定義之外,現代工作者對於自己要付出的時間成本,也有不同的評估。在 Instagram 分享一張照片,可以在 10 秒鐘內有上百人的按讚與分享。如果要跟朋友、甚至企業溝通,在 LINE 上能得到即時回應。過去要創業,可能要先花上半年打造一個電商網站。今天,在 Amazon 甚至在 Shopify 上開店,幾小時就可以完成。
很多前輩會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「耐心」,但我認為這是他們只是對「時間」有完全不一樣的認知與期待。科技大大改變了「時間匯率」,讓時間升值了。所以當年輕人在同一時間能完成的事情越多,對他們來說時間成本就越高。
其實工作,最基本的是一種價值交換。當對方認為你不能提供等價的東西來交換事,就會終止這項交易。現在的管理者要面對的,就是你的員工會認為他們的時間成本越來越昂貴,但從工作得到的價值與成就感,卻越來越低。現今的管理者,在思考團隊管理的時候,要常常提醒自己,如何讓這場交易,對你的團隊來說是值得的。